邛崃中蜂蜜质量技术要求
时间:2025-04-23
邛崃中蜂蜜是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的特产,以百花蜜、枇杷蜜和五味子蜜为主,具备品质独特、产地环境优越等特点。其已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评审,并荣获多项荣誉,是蜂蜜中的上等佳品。邛崃中蜂蜜的质量技术要求严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地选择
应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小气候适宜的场所。蜜源优良丰富,周边水源良好,蜂场周围3公里内无以蜜、糖为主要生产原料的食品厂、化工厂和农药生产厂。蜂场固定场地周围3公里范围内有2种以上主要蜜粉源植物。
二、品种选择
从具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蜂场引种,选择抗病品种,及时淘汰清除病弱蜂群。根据全年蜂群繁育和生产需要,每年集中换王1次~2次。
三、生产过程管理
A.蜂场布局与设施 蜂场设生产区、蜂群摆放区、生活区,蜂群摆放在上风口,生产和生活区设在下风口。建造摇蜜、贮蜜、工作等房屋,工作通道硬化,搭建防晒和防雨设施。采用GN多箱体蜂箱,根据地形、地貌和地标分散排列蜂群,蜂箱巢门朝向不同方向。定期对场地、蜂箱、蜂具等进行清理消毒,及时淘汰霉变,被巢虫蛀咬,或污染的巢脾。
B.蜂蜜生产 组织6框以上的强群进行成熟蜜或巢蜜生产。摇蜜机等生产工具和存储容器要进行消毒,并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
C.蜂群四季管理 春季管理:春繁群势应在2框以上,春繁复壮期不进行蜂群内外包装,只抽出多余巢脾,保持蜂脾相称。适时用蜂蜜进行奖饲,促进蜂群繁殖。春繁后期,注意防控自然分蜂,适度分群,保持强群。 夏季管理:定期检查蜂群,加强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保持蜂群安静。经常清理箱底,防巢虫危害,保持蜂群密集。 秋季管理:夏末秋初,进行育王换王,储备一批秋季新蜂王供来年春季补替使用。适时调整群势,保持蜂脾相称,适当进行奖励饲喂。保持强群,蜂多于脾,蜂群内蜂蜜充足。 冬季管理:保持蜂群安静,场地干燥、清洁、卫生,限制蜂王产卵,注意冬季蜂箱保温。
四、质量特色
1、感官品质
外观:蜜质呈粘稠液体,易结晶,结晶颗粒略粗,呈琥珀色。
口感与香气:百花蜜口感醇厚;枇杷蜜口感甜润;五味子蜜香味浓,味甘甜。
2、理化指标
果糖和葡萄糖含量:≥65g/100g,这是蜂蜜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高说明蜂蜜品质好。
蔗糖含量:≤4g/100g,蔗糖含量低有助于保持蜂蜜的天然风味和营养价值。
脯氨酸含量:≥0.02%,脯氨酸是蜂蜜中的一种重要氨基酸,其含量对蜂蜜的品质有一定影响。
钙含量:≥50mg/kg,钙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之一,蜂蜜中的钙含量也是衡量其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
四、病敌害防治
邛崃中蜂个体大,繁殖力、生产性能好,抗病力和抗逆性强,很少有疾病。个别蜂群发生中囊病时,应烧毁和深埋;若发现巢虫,采取人工灭杀的方法。
五、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
生产成熟蜂蜜需在蜜脾成熟封盖后才可摇蜜,摇蜜后立即进行过滤去杂,然后用食品级塑料容器或食品级不锈钢容器密封低温保存,保存温度控制在20℃以下。
六、生产记录要求
蜂农要做好养蜂生产日志,详细做好蜂群记录、生产销售记录、投入品记录、蜂群发病和无害化处理记录等,记录要完整、真实,保存2年以上。
七、地域保护范围
邛崃中蜂蜜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域范围包括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文君街道、孔明街道、临邛街道、桑园镇、大同镇、平乐镇、南宝山镇、火井镇、临济镇、夹关镇、天台山镇共11个镇乡(街道)、202个村(社区)为邛崃中蜂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2°47′30″至103°45′58″,北纬30°11′55″至30°32′36″之间。拟保护规模10万群,年产量0.03万吨。
八、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地域范围内的邛崃中蜂蜜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规范组织生产,经检测达标获得授权,才能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邛崃中蜂蜜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