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石泉、勉县三地特色产业绘就陕西乡村振兴新图景
时间:2025-04-21
1、绥德红薯: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在绥德县崔家湾镇,沙地红薯产业正焕发新生。从亩产不足800斤到培育出“绥薯1号”,从传统种植到“党建+科技+销售”模式,绥德红薯用10年时间实现逆袭。通过与高校合作攻克技术难题,搭建防伪溯源系统,创新直播带货,绥德红薯不仅入选农业农村部目录,更以每公斤36元的价格畅销市场。2024年,全县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年综合收益超4亿元,小红薯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金疙瘩”。

2、石泉黄花菜:跨境出海,品牌突围
石泉县黄花菜产业从庭院经济走向国际舞台。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下,万亩产业带形成,3项发明专利助力产业升级。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正兴公司通过“多仓联动”策略,在印尼建立海外仓,将跨境物流周期缩短近半。2023年,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带动3万余亩种植,实现安康地区农业国贸基地零的突破。如今,石泉黄花菜正以“保鲜秘方”和富硒品质,直通全球餐桌。

3、勉县茶叶:茶旅融合,三产联动
勉县定军山下,20.4万亩茶园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通过政策扶持、科技引领,清洁化加工技术覆盖面提升至60%,建成市级生态茶园25个。区域公用品牌“沔水春”与企业品牌“琼熙”等形成矩阵,茶产品远销巴基斯坦等国际市场。更以“以茶带旅、以旅兴茶”模式,打造茶旅融合示范园,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2024年,茶叶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31%,1万余户茶农端稳“生态碗”。
结语
从绥德红薯的科技突围,到石泉黄花菜的跨境出海,再到勉县茶叶的三产融合,三地特色产业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未来,随着“四链融合”“品牌出海”“茶旅融合”的深入推进,更多“土特产”将走向世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