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洲莓茶的基本介绍
溪洲莓茶,又称溪洲藤茶、霉茶,是湖南省永顺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原料为永顺县山区特有的野生藤本植物“显齿蛇葡萄”的藤条,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因永顺县古属溪州,故得名“溪洲莓茶”。
溪洲莓茶,作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的特产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传承。永顺县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里山高林密、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为莓茶提供了绝佳的生长条件。溪洲莓茶的名字不仅代表了其产地的独特地理标识,也体现了当地人民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和对自然馈赠的珍视。
莓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茶叶,而是一种藤本植物的嫩茎叶,因其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尤其是二氢杨梅素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压等多种健康功效,被誉为“土家神茶”。溪洲莓茶以其独特的清香、甘醇的口感和显著的保健作用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溪洲莓茶富含黄酮类化合物(总黄酮含量≥6%)、茶多酚(高达42.5%)及多种微量元素,兼具营养、医疗与保健功效,被誉为“茶中之王”。其条索紧结纤细,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爽甘凉,香气清高持久,叶底细嫩匀齐,具有独特的天然植物蛋白霜。
溪洲莓茶核心产区涵盖毛坝、润雅等11个乡镇,种植面积超2万亩,年产量近300吨。现代应用中,莓茶可通过95℃以上开水直接冲泡,无需洗茶,适用于咽炎调理、解酒护肝等多场景,并衍生出搭配蜂蜜、姜丝等特色饮法。2023年其品牌价值持续提升,入选湖南“三茶统筹”示范品牌,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营养价值
每100克溪洲莓茶产品含水分9.4克,热量约为1218.3千焦,主要营养素为蛋白质20.4克、脂肪0.8克、胡萝卜素5.23毫克、维生素E6.32毫克、铁10.1毫克、锌1.58毫克、钙411.3毫克、铜0.67毫克、硒10.62微克,表层含有一层天然植物蛋白霜。其营养成分比较齐全,与绿茶、红茶和花茶相似。
溪洲莓茶含总黄酮≥6%、茶多酚42.5%,黄酮含量居已知植物之首,兼具17种氨基酸及硒、钾、钙等14种微量元素,其抗氧化性与消炎功效显著。
产品特点
感官特色:条索紧结纤细,卷曲,尚小巧匀齐;色泽银白,隐绿,鲜活;香气清高,悦鼻,鲜,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醇爽、回味甘凉;叶底细嫩、黄绿、匀齐。这些感官特征体现了溪洲莓茶独特的外观、香气、滋味和叶底品质。
理化指标:氨基酸总量≥10.1%,黄酮≥2.9%。丰富的氨基酸赋予茶叶鲜爽滋味,黄酮类物质是莓茶的标志性成分,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历史民俗
相传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永顺宣慰使彭翼南率士兵三千,致仁宣慰彭明辅率士兵二千,应征奔赴东南沿海抗击楼寇,因水土不服,士兵多有腹泻,几乎失去战斗力,军医建议回永顺收集莓茶一千余斤,用军锅熬煮以止腹泻,后每餐必备,致使获得王江径大捷,被誉为“东南战功第一”,溪洲莓茶功不可没。
解放前,一些会道门组织将莓茶全株药用,置于岩融石洞水中浸泡,诡称为“神水”,可治百病,一些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患者服用后得到好转或康复,一时间,“神水”更神,成为反动会道门组织大肆宣传封建迷信和散布谣言的工具。
解放后,随着会道门组织的取缔,“神水”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莓茶的功效在老百姓心中得到了进一步认识。
溪洲莓茶的制作方法
1.杀青:
分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方式。技术操作上分蒸气杀青和炒青。
2.揉捻
双手握叶成团,顺时针方向旋转团揉,先轻后重,揉至叶卷成条,白霜显露即可。
3.杀二青
采用炒或烘等方式进行,温度80℃左右,炒或烘至4至5成干即可。
4.复揉
与初揉方法相同,只是加压或用力比初揉重一些。
5.解块
将揉捻成团的原料进行解块,采用手工或机械来进行解块。
6.再揉
用力再次加重,揉至莓茶白霜满披即可。
7.摊放
揉捻叶要经一定时间的摊放,白霜才能更白,摊于坡箕内,时间6至10个小时。
8.干燥
将茶坯放在竹席上或簸箕内,摊厚2至3厘米,中途翻运3至5次,晒至7成干,上烘笼用炭火烘至足干。
获奖荣誉
2005年08月2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溪洲莓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7年4月,“溪州莓茶”在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主办第三届亚太茗茶大奖赛上,获得“第三届亚太茗茶银奖”。
-
¥88 【月销14】
古溪洲永顺龙须莓茶野生特级芽尖土家特产利咽润喉护嗓养生茶袋装
【湖南湘西土特产芽尖莓茶】
-
发现更多溪洲莓茶的相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