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观音饼的基本介绍
普陀山观音饼是浙江普陀山地区的传统特色糕点,以海苔、黑芝麻、花生、豆沙等本地天然原料制成,采用素饼工艺与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结合精制而成。其制作包含配料、拌料、搓皮、开馅、包饼、压盘、烘烤等多道工序,成品皮色金黄,具有外酥里糯、自然香味浓郁、不粘牙的特点,且低糖纯素,健康美味。
观音饼承载着普陀山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据传源于观音大士化身村妇制饼赈灾的传说,象征吉祥与福报。它不仅是广大游客、香客朝山礼佛、馈赠亲友、养生保健的佳品,也是市民居家饮食的首选。
如今,观音饼制作技艺已被列入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衍生品如观音糕、观音酥等也深受喜爱。品尝观音饼,不仅能满足味蕾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产品特点
口感:外皮酥松,皮酥层薄,咬一口便有清脆的声响;内馅香糯可口,如海苔馅带有独特的鲜香,黑芝麻馅醇厚香浓,花生馅则口感丰富,整体微甜不腻,细软油润,回味无穷。
外观:皮色为金黄色,色泽诱人,饼的形状规整,大小适中,一般为圆形,给人一种精致的感觉。
文化:观音饼具有浓郁的普陀山海天佛国观音文化特点,采用海苔、黑芝麻、花生、豆沙等天然原料做馅,也被叫作 “素饼”,是低糖、纯素的健康食品。
历史民俗
传说观音大士来娑婆世界普渡众生,适逢东土大旱,草木皆枯,人兽相食,黎民多成饿殍。大士不忍,手擎净瓶,枝洒甘霖,逐使草木长叶,禾苗复苏。奈何一时木难结实,禾未长黍,饥民争而食之,又遭荒歉,如是者三。大士大发悲心,化一村妇,挖山上白土作饼,分斋乡民,香脆胜似面饼。村民仿效,一时山矮坡陷。稻麦既熟,灾荒乃度,土复为土,不可食也。信众知大士赐恩,遂名土曰“观音土”,以示纪念;而将饼之形状艺巧传承下来,并尊曰“观音饼”。本公司延请传人饼师,选用纯素食料,精工制作。朝山香客,争相购买,供奉莲台,以敬大士;然后携家,分享老幼,消灾祛病,皆得福佑。
制作方法
一、材料
水油皮:中筋面粉 100 克、猪油 30 克、糖 15 克、盐 2 克、温水 40 克。
油酥:低筋粉 100 克、猪油 50 克。
馅料:可选择海苔、黑芝麻、花生、豆沙、山楂、红枣等,根据所选馅料准备相应食材。
二、步骤
制作水油皮:将中筋面粉、猪油、糖、盐放入盆中,倒入温水,混合揉成光滑的面团,用保鲜膜包裹,放置 30 分钟左右。
制作油酥:把低筋粉和猪油混合拌匀,适当揉搓到柔滑,没有猪油块,用保鲜膜包裹,放入冰箱冷藏松弛。
准备馅料:若制作山楂红枣馅,可将山楂和红枣打成泥状,加入适量白糖和芝麻拌匀;若制作豆沙馅等,可按常规方法制作,将馅料分成每份约 30 克的小团,冷冻定型。
分剂:将水油皮和油酥分别分成若干小份,水油皮每份 22-25 克,油酥每份 10-12 克,分好后用保鲜膜覆盖。
包酥:取一份水油皮擀成圆形,四周薄,中间厚,将油酥包入面皮内,底部收紧,收口朝下放置。
擀卷:将包好的面团擀成牛舌状,卷起,盖保鲜膜醒 15 分钟;然后再次擀成牛舌状,卷起,再醒 15 分钟。
包馅:取出面团,食指在面团中间按压,将两头往中间对折,用手掌按扁,擀成圆片,中间厚,两边薄,包入一份馅料,收口,尽量收得光滑一点,底部朝下放置。
烘烤:将包好的观音饼放入烤盘,烤箱提前预热 5-10 分钟,然后放入烤箱中层,以 180 度烤制,根据馅料不同,烤制时间约 25-30 分钟,至表面金黄即可。
普陀山观音饼的获奖荣誉
观音饼制作技艺于2012年被列入普陀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23年被列入第七批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2023年第十五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观音饼荣获传统美食类项目银奖。
此外,观音饼产品曾荣获“中华国饼”称号,并在中国烘焙美食文化节上获得创新金奖,还被评为浙江省特色伴手礼。
-
¥18 【销量5000】
【冠素堂食品专营店】普陀山伴手好礼 送礼之选
-
¥33.1 【销量3000】
冠素堂吉祥如意观音饼舟山普陀山特产零食素饼糕点送礼2盒送礼袋
【冠素堂食品旗舰店】{}
-
¥60 【销量2000】
普陀山观音饼浙江宁波特产素馅饼6盒礼盒装舟山净素早餐糕点零食
【普陀山食品旗舰店】酥脆可口 甜儿不腻 6盒礼盒装
-
¥91 【销量200】
【冠素堂食品旗舰店】手工制作 预购从速 送礼佳选
-
发现更多普陀山观音饼的相关购买






























